close

DSC04217.JPG

【中國文學系訊】東吳中文系校友,陳慧玲學姐,是人稱「金鐘影后推手」的金牌製作人,曾推出《草山春暉》、《芳草碧連天》、《雨後驕陽》、《我的30定律》及《700歲旅程》等,有別於一般狗血八點檔的精彩作品。

1051212日的「影視劇本寫作」課上,陳慧玲學姐親自來到東吳為我們演講「當古典文學遇到流行文化」,探討中文系所學的專業,對於身處於帶動「流行文化」的演藝圈的她到底有沒有幫助,並向我們說明一些創作劇本時要注意的小技巧與小叮嚀。

在進入主題之前,我們必須先了解,一部電視劇或電影,在上映前到底經過了哪些過程呢?首先,必須有一個「編劇」創作劇本,接著由「導演」執掌拍攝,最後,再經過一番「後製」等剪接,才有一部完善的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。而「製作人」在當中又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?找平台?找金主?控制預算?老師告訴我們,看似在打雜的「製作人」其實,就是將三個製作過程串起來的「線」。不同於舊時代的製作人,如今的製作人不再只是單純地找金源、找平台,而是會較多的介入創作之中,協助編劇修改劇本或甚至構想後製時該使用什麼音樂等,不但需要敏銳精明的眼光,更需要充滿點子的腦袋。

老師分享了自己這20年來的心路歷程,從打雜的小助理到剪輯影片的後製團隊,從綜藝節目的製作人到戲劇節目的製作人,每一次的製作都是全新的挑戰。過程雖然很痛苦,總是想著「作完這一部就換工作吧!」但最終甜美的結果會讓人忘了傷痛。遇到新的故事,又會因為「好想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」而再次投身創作中。自綜藝節目轉型,從大愛劇場開始,老師一直希望製作出不同於普遍狗血、爛俗八點檔的優質作品,但「商業」和「質感」之間的平衡,是需要不斷的嘗試與拿捏的。

當然,老師也教導我們一些創作劇本的技巧。首先是「善用劇本的DNA」,在劇本開始創作前,先試著用三言兩語來簡述故事主軸,而這個DNA必須強而有力且引人入勝。而在構想好故事主軸後,便要設計出完善的人物架構,包含名字、年齡、家庭背景、特殊經歷,甚至是關係圖,而一個人物性格的完整,必須利用其經歷的「事件」來建構。接著,要確立劇本的調性與風格,到底是喜劇?悲劇?還是悲喜劇呢?確立好風格後,便開始進行「分場」。分場時,同樣要以「事件」來推動劇情,要避免單線進行,更要出乎意料,給人驚喜。並且,萬事起頭難,劇本的開場一定要能引人注目才行!

至於,如何保持創作的動力呢?「持續寫日記」總是被不斷的提起,並且要保持閱聽的習慣,了解時下的流行趨勢。當然,最重要的就是要充滿熱情與好奇,有夢想、有故事想要告訴大家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實很多靈感,都來自我們周圍的事物,報紙、雜誌、書籍、網路,甚至是日常對話或夢境都有可能成為你的素材!
 

最後,老師以自身的經歷告訴還身為學生的我們,幾個看似微不足道卻極其受用的小叮嚀。第一,要遇到自己的恩師;第二,要擁有一個和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益友;第三,要有一群可以一起做瘋狂而健康的事的朋友;第四,要學會一個人旅行,學會和自己獨處,學會愛自己。

在結束這場內容豐富的演講之前,陳慧玲學姐語重心長的說道,如今的演藝圈,好的編劇其實沒有足夠的一天,就如浪潮一般需要一波又一波的補進,而出身中文系,會擁有較細膩的文字運用。因此,若是任何年輕的中文人有興趣往編劇之路發展,都可以多多嘗試投稿,讓業界看到更棒的作品!

【文/呂紹如同學  圖/曾甲一助教】

DSC04211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cuchinese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